与纪录片相关的影视剧作品集

更多
  • 已完结

    姐姐1996

    一对双胞胎即将出世,剖腹产前的家庭会议上,大家认为女孩可以多照顾男孩,决定先拿她出来,赋予她姐姐的名义和随后需要承担的义务。十几年后,小女孩对这种身份提出了质疑,在一个晚餐时间,她终于爆发,无数遍地对自己母亲哭诉:“你不喜欢我了!”  第一次是叫嚷;  第二次声音降了下来,哽咽着说;  再往后则是暴哭。  这是李玉在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里做的一期节目。原本领导安排李玉去拍摄一个刑警的故事,她来到刑警的家里“做功课”,却把刑警放在一边不管,将摄影机对准了刑警的小女儿——一个和弟弟一起诞生于剖腹产,并由父母强行冠以“姐姐”头衔的小女孩。李玉敏锐地从这个小女孩的身上捕捉到了很精彩的情感纠葛,于是诞生了她的记录片《姐姐》  姐姐》是一部跟刑警的工作和生活毫不相关的记录片,却通过小女孩的倔强展现了一种儿童生活,影片粗剪版本名为〈成长的烦恼〉(1996年12.30日和12.31日连续播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影视纪录片创作〉一书以〈姐姐〉为例,讲述了纪录片拍摄前期准备题材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姐姐〉可以说是中国新记录片从选材到拍摄手法上的一次电视尝试,也是后来拍故事片的李玉的拍摄经验积累。

    姐姐1996

  • HD
    2021 历史 美国

    福奇

    国家地理打造的安东尼·福奇纪录片[福奇](Fauci,暂译)释出先导预告!该片由约翰·霍夫曼([合众为一])、珍妮特·托比亚斯([洞穴求生])共同执导。影片将追溯福奇的职业生涯,重点介绍他在艾滋病方面的工作,以及现在对抗新冠病毒的工作。该片采访对象包括小布什、比尔·盖茨等。

    福奇

  • HD
    1972 其他 其他

    旧世界群像

    捷克斯洛伐克1972年影像大师杜桑·哈那克执导的一部黑白纪录片,是其电影生涯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也是捷克电影史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拍摄完成后,因其主题过于灰暗,关注乡村中命运悲惨、失去劳动力的老人,无法通过捷克电影局的审查。捷克文化部长、诗人Miroslav Valek出面挽救了该片,将其更名为《旧世界群像》而转移了审查的压力。  这部纪录片的灵感来自马汀马伦克拍摄的老年人物肖像摄影。看似奇特的人物常隐藏着悲剧性的命运,他们因为贫穷、自私、疾病或老迈而频频挣扎,却又同时对抗着这世界。

    旧世界群像

  • HD
    2007 其他 英国

    月之阴影

    阿波罗计划开拓了人类的视野,让人类真正认识到月球的真实面貌,也带领宇航界进入另一个领域。为了记住这伟大的一刻,英国导演抓紧机会,找来了这批太空人,记录了他们当时的亲身经历和人生的转变。  在纪录片《月之阴影》的首映礼,宇航迷不但可以抢先看电影,还可以跟曾经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太空人面对面。这五名曾在踏上月球表面的宇航员,将分享他们登月的故事和宇宙的奥秘。  阿波罗11号成员奥尔德林说,“从发展太空梭、太空站,到真正进入探索,我们经历非常困难的转型期。”  将阿波罗计划通过写实手法展现在荧幕上,是导演对这批科学家的致敬。  导演辛格顿说,“阿波罗计划不只是美国人的成就,而是全人类的成就,全世界都受到鼓舞。”  阿波罗计划从六十年代开始推出,为宇航业和全世界开拓新的领域。这部纪录了十名太空人登月成就的纪录片,曾经赢得两个电影节的奖项。

    月之阴影

  • 正片
    2022 音乐 美国

    街头朋克

    有抱负的电影制片人玛雅 (Maja) 努力拍摄一部关于缅甸朋克摇滚乐手的电影,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她自己纪录片的主题。

    街头朋克

  • HD
    2004 其他 法国

    这部围绕着以色列隔离带的纪录片由出生在摩洛哥的犹太女导演Simone Bitton制作。对以色列国防部长的访谈贯穿全片,他声称隔离带的作用是防止阿拉伯人恐怖袭击与盗窃,这条每千米造价200万美元的隔离带根据作用与施工环境的不同有多种构建形式:农田上的铁丝网妨碍了阿拉伯农民收获果实,有时只能看着果实烂在地里;居民区中间的水泥墙、哨卡分开了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孩子们在高墙下成长……为养家糊口而参与围墙施工的巴勒斯坦工头叮嘱导演去掉他的形象,因为这可能导致他被追杀。在影片最后,加沙地区又一次被封锁了。  本片获2004年马赛纪录片电影节最高奖。2005年圣丹斯电影节纪录类评委会特别奖。

  • 已完结
    2023 其他 大陆

    东瀛大宝荐

    2023年,食贫道《环球大宝荐》系列再度出发。3集纪录片内容,讲述关于日本,我们知道或不知道的事。

    东瀛大宝荐

  • HD
    2011 其他 美国

    凝视深渊

    故事的主题是关于“死刑”:他采访了死刑服刑人员、警察、受害者的家人,影片冷酷而阴郁,它逼我们面对这一道德模糊的领域。而从影片的片名,我们也不难看出赫尔佐格借此“凝望人类灵魂深渊”的目的,这应该让电影与传统的探讨死刑的纪录片有所不同。  幕后制作  68岁的德国导演赫尔佐格在美国采访了多名等待行刑的死刑犯人,拍摄成纪录片《凝望深渊》。赫尔佐格说:“人不应该被你的国家处死,这件事一点争论的余地都不存在……我认为惟一的例外是战争状态。”  “美国有34个州仍存在死刑判决,其中16个州目前仍可执行死刑。执行方式是致命药物注射,仅犹他州仍有枪决。作为客居美国的德国人,我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我尊重但不赞同美国的死刑。”  维纳·赫尔佐格的四章节纪录片《深渊》,每一章的开头都重复这句画外解说。画面内,镜头扫过空无一人的刑前羁押室铁栅栏,扫过墙边长桌上的烛台和圣经,再经过一小段走廊进入行刑室,让观众看那张空荡荡的注射床。  接受过赫尔佐格第一次采访后六个星期,死囚詹姆斯·巴恩斯写信给赫尔佐格,暗示他将再供出自己犯下的两件命案。他后来确实招供。“他们的罪行是凶恶的怪兽,但他们并不是怪物,就是人。”赫尔佐格这样形容自己拍摄《死囚》的态度。  2010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的几处死囚监狱,这位时年68岁的德国导演采访了多名等待行刑的死刑犯人。其中名叫迈克尔·佩里的死囚,在接受他的采访拍摄8天后被执行死刑。他们基本都经历了持续数年甚至更久的上诉、补充证据、复核之类程序,甚至有的多次被下达了执行令,又都撤回。除了佩里,其他受访者直到影片首映时仍活着。  以佩里为主要人物的纪录长片《深渊里》,2010年9月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11月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展映。另外的5名囚犯分别成为4部纪录短片的主角,2011年2月14日在柏林电影节的特别放映单元首映。  赫尔佐格在十六七岁时就梦想着拍一部电影,讲德国一座戒备最森严的监狱的故事,那时候他看了一些新闻报道,“我只能说我得下跪感谢上帝那时候没让我拍成,因为那想法太蠢太幼稚。”他在《死囚》映后的现场交流中说。  拍监狱的梦想一直存在,几年前他突然对拍摄死囚萌生了强烈兴趣,最令他入迷的一个原因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怎么死。他们知道。”  “你只有50分钟”  佛罗里达州的死囚监狱里有大约400名囚犯,詹姆斯·巴恩斯是其中一员

    凝视深渊

  • 已完结
    2022 其他 大陆

    我住在这里的理由第四季

    这是一档介绍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和住在日本的中国人的旅行式  纪录片。由主持人阿部力或者导演竹内亮,带着观众们去拜访  住在各地的主人公,了解他们的生活,找寻他们选择住在这里  的理由

    我住在这里的理由第四季

  • HD
    1991 其他 美国

    黑暗之心1991

    假如你喜欢导演弗兰西斯·科波拉,并且看过他执导的《现代启示录》,那么这部拍摄《现》片制作内幕的纪录片就不应该错过了。本片忠实纪录《现》片整个多灾多难的摄制过程,并深入科波拉当时的幽暗精神状态,令人了解到他仿佛就是片中马龙.白兰度饰演的寇兹上校 那么执迷不悟。想了解电影导演是什么回事?本片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

    黑暗之心1991

  • HD
    2003 其他 大陆

    好死不如赖活着

    本部纪录片直击“艾滋病”这个敏感而恐怖的话题,以跟踪拍摄被感染的马深义一家为整条线索,赤裸裸的向我们诉说着,这个家庭面对生死的生活原态和他们的心路。上世纪90年代,在河南省南部的一些乡村中,很多村民在卖血脱贫的鼓惑中,因为卖血感染了艾滋病。马深义一家就住在文楼村。一家五口,除了大女儿马宁宁以外,整个家庭都是艾滋病的受害者。纪录片从2001年的春末夏初开始,历经盛夏、深秋、严冬,一直到春节,讲述艾滋病带给整个家庭的这场灾难。  本片荣获2003年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纪录片提名、2003年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最高竞赛单元提名、2004年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和2004年英国国家最佳纪录片奖。

    好死不如赖活着

  • HD
    2004 传记 美国

    不真实的国度

    1973年,芝加哥一家医院的看门人亨利·达杰去世,81岁。他没有亲人,没有朋友,邻居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姓氏该怎么发音。房东在清理他的遗物时惊奇地发现,他留下了一部长达1500页的小说:《不真实的国度》。小说讲的是一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战争。儿童被奴役、被虐待、被惨杀,然后又被儿童营救。亨利·达杰根据小说画了三百多幅美丽诡异的水彩画,这些画有很多长达3米,纸的两面画着不同的情节。  这个出身卑微,没受过什么教育的人,靠模仿杂志上的插图、招贴画和商品广告画完成了这些画作。  日裔房东有些艺术修养,看出了这些遗作的价值,将亨利·达杰曾经住过的房间开辟成了一间博物馆。媒体报道了这件事,人们惊讶一个像梵·高一样的天才就这样将自己藏了一生。  1990年代初,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短纪录片奖的华裔电影人于琳敏参观了这里,她一下就被这些神秘的画作吸引。她和很多人一样,想象着这部小说和这些画的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想象力,为什么在他的故事里儿童被那样血腥和暴力地对待,为什么每个裸体的儿童都长着女孩的脸和男孩的身体,为什么耶酥在他的故事里不是一个正面角色。  这些画在亨利·达杰死后价值几十万美元,而他生前却穷得养不起一条狗。  他每天在医院做完看门人就关起门来编故事、画画,他没有床,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睡觉。这样的生活他过了四十多年。也许,他的小说和画才是他真正的生活。  于是,她想把亨利·达杰头脑中那个不真实的世界拍成纪录片,画面是他的那些画,解说词就是他的小说。  这部纪录片拍摄起来是有相当难度的,亨利·达杰留在世上的全部影像资料是三张模糊的照片,而且,他后半生几乎不与任何人交往,没人能为他的生活提供佐证。  于琳敏差不多用了三年时间来研究亨利·达杰的小说和画作,这是她了解他的惟一办法。她后来用一种主角缺席的方式完成了影片,而且是一部美丽得有些不真实的影片。

    不真实的国度

  • HD
    2006 喜剧 美国

    波拉特

    电影用讽刺癫狂的手段,展现了哈萨克主播波拉特(萨莎·拜伦·科恩 Sacha Baron Cohen 饰)到美国的一场“文化之旅”。波拉特在哈萨克国内是个排名第六的主持人,擅长用粗俗搞笑的桥段吸引观众眼球。他的家人也有点儿“怪”,妹妹还获得“风尘小姐”的第四名。  就是这样一个主持人,被派去了美国进行文化学习,并拍回来一部纪录片。波拉特和制片人在人们的欢送下来到了光怪陆离的美国。他开始学习美国的礼仪,接触美国的文化,然而却处处碰壁,处处闹出笑话。这天波拉特在电视上看到心中的美丽女神,心驰神往,甚至忘记了此行任务……能否学成归国,对于乐不思蜀的波拉特还是未知数呢。

    波拉特

  • HD
    1980 惊悚 其他

    地狱活死人

    在新几那亚有一个岛上,因为化学工厂实验的关係,造成厂内死老鼠复活,并在咬伤工作人员后,造成该实验大楼变成僵尸横行。4个SWAT队员,集体到新几内亚调查案发经过,到一个小镇后,碰到一群採访事故原因的记者,结果他们当中,有一个小孩被殭尸咬了一口,小孩在车上躺在他父亲怀裡休息时,有人开车门发现,小孩已变成僵尸,正在吃他父亲内臟;在教堂内,也发现神父已变僵尸;他们到达当地土著部落时,也发生僵尸吃土著的事件。经过一连串的逃命后,最后他们来到那栋实验大楼,终于发现是实验事故毒气外洩结果导造成僵尸,最后当然是包括男女主角在内都未能倖免于难。 本片导演Bruno Mattei在幕后花絮中说,本片参杂了《Dawn of the Dead》的一些影子,比方殭尸出现时总是一大群,还有要打头才会死。场景主要是在丛林与部落跟工厂。本片中一开头即说明造成殭尸的原因。另外本片虽然场景是在新几内亚,但一看就知道部份是合成的。应该是在欧洲拍摄的。还有这位导演原来还导了Rats(1984)以及参与Zombi3约40%的制作。本片血腥度十足,虽然现在看起来会觉得有点假,但在现在看时还是会觉得十分过癮。喜欢殭尸片又带点腥膻色的人,可以考虑一看。 ======================================================== 一场意外发生于位在新几内亚丛林裡的一座化学工厂,外洩的化学毒物导致死尸复活,复活的死尸群起攻击丛林裡的原始部落居民。一组记者巧遇另一组武装特勤部队,两队人马在丛林中与遭遇部落民族,并于设法于僵尸群中逃出生路。 超恶搞的片子,列举数个恶搞例子: 制作群不知从何搞来近似国家地理频道纪录片片段,新几内亚丛林裡的野生动物与原始部落生活就这麼活生生又突兀地剪辑入这部殭尸电影。一群特勤人员其实只是开著吉普车在西班牙乡间小径游荡,只因剪接许多野生动物纪录片入戏,感觉好像身处新几内亚丛林。不过,其实剪接得挺粗糙地。 整组人马路过一丛林部落,女主角一脸正经得跳出来说:”部落民族生性危险而不可测,姐姐有经验,要安全通过只有一个方法,我必须走在前面,单独地在前面…”。接著,冷不防,他就毫不迟疑的脱下上衣,露出美丽双峰。又接著,看到姐姐脸画成土著迷彩,只穿著树叶比基尼,又走又跳地引领整组人马通过部落。从没看过如此彻底的为脱而脱,真是够无厘头。 某特勤队员在一丛林小屋中穿起芭雷

    地狱活死人

  • HD
    2008 历史 英国

    以色列的诞生

    BBC纪录片,带领我们回顾以色列这个国家的诞生,分析了1949年引发以色列独立战争的事件,以及对阿拉伯、中东关系的影响。本片用一个小时的时间简要向我们分析了当今中东问题的历史根源。  History, Sociopolitical Documentary hosted by Jeremy Bowen and published by BBC in 2008 - English narration  Jeremy Bowen presents a look back at the creation of the state of Israel, examining the the events leading up to the Israeli war of Independence in 1949, its impact on Arab/Israeli relation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Middle East.  This description doesn't do this documentary justice. It's a one hour crash course in some of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Middle East.

    以色列的诞生

  • 第4集完结
    2020 其他 大陆

    《我和自然 心有灵犀》第一季 - 生命的力量

    中国国家地理团队使用骁龙手机首次以8K高清分辨率拍摄并呈现野生动物影像,并以《生命的力量》为主题推出动人心弦自然纪录片,不仅让野生动物的毛发细节被清晰地呈现,也使更多观众感受到动物们的可爱与珍贵,用科技的力量,传递生命的力量。

    《我和自然 心有灵犀》第一季 - 生命的力量

  • HD
    2013 其他 香港

    《西游·降魔篇》纪录片

    在这部纪录片中,你将看到与电影院完全不同的画面,周星驰亲自上阵咯吱小女孩、烈日下教道士“施法”、示范文章戳路人甲的鼻孔……每一段笑料,都由他手把手示范而成,虽然这次在大银幕上看不到星爷风采,但在纪录片当中,他手舞足蹈,活脱脱出演了一部《西游-降魔》番外篇。

    《西游·降魔篇》纪录片

  • HD
    2010 其他 日本

    井上雄彦 最后的漫画展

    井上雄彦最后的漫画展的纪录片,期间分别在上野之森美术馆,熊本市现代美术馆,大阪天宝山三得利美术馆,仙台媒体中心举行过四次,参观总人数问32万5831人,此片熊本那次的纪录片。

    井上雄彦 最后的漫画展

  • HD
    2007 战争 美国

    开往暗处的的士

    2002年,阿富汗出租车司机迪拉瓦被指控参与恐怖行动,向美军发射火箭导弹,而被逮捕押入Bagram空军基地。数日后军方宣布迪拉瓦自杀身亡,但死者身上遍布伤痕,腿部伤势尤其严重,明显死前受到残酷虐待。  本片导演以迪拉瓦事件为切入点,通过大量资料、照片和采访,揭露了美国军队在阿富汗占领区乃至伊拉克、关塔那摩等地犯下的种种罪行。并进一步对美国政府、CIA和军队为获得军事情报所采取的非人道审讯措施的必要性进行讨论。  本片获200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开往暗处的的士

  • HD
    2007 其他 英国

    是谁在与民主为敌

    这部纪录片是屡屡获奖的导演约翰·皮尔格的新作。[约翰·皮尔格成长於澳洲悉尼,目前定居英国伦敦。他是一位优秀的战地记者、作家与制片家,两度获颁英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年度记者”。皮尔格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最受肯定的报导作品发自柬埔寨(收录于《别对我撒谎》一书)与越南。皮尔格曾荣膺“年度国际记者”与“联合国媒体和平奖”。他的纪录片得过法国“无国界记者”大奖、艾美奖,以及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颁发的“理查丁伯比奖”。皮尔格三十年来锲而不舍地揭露世事真相、奔走倡导人权,在2003年获颁“苏菲奖”。译者注]本片认为,美国非但没有像声称的那样要给全世界带来民主,反而正竭尽所能地想要扼杀它。  影片单独与美国政府官员进行对话,包括一些特工,他们首次在影片中披露上世纪80年代CIA是如何在拉丁美洲挑起战争的。Pilger认为,真正的大众的民主其实更有可能存在于拉丁美洲的穷乡僻壤间,那儿穷苦人民的民主运动经常被西方忽略了。

    是谁在与民主为敌

  • HD
    2015 传记 美国

    致格蕾丝

    芝加哥米其林三星级餐厅——格蕾丝餐厅的纪录片,关于大厨柯蒂斯·达菲在人生最低谷时的创业故事,创办格蕾丝餐厅的过程。这部美食纪录片不仅有美食,还有大厨的颜值,最重要的是故事很有态度很励志很燃。|

    致格蕾丝

  • HD
    1950 剧情 其他

    遥远的旅程

    二战结束后拍摄,但拍成之后被禁10年,终于在近年得以重见天日。捷克影史上 最重要的反映大屠杀的反战电影之一,导演阿尔佛雷德·雷铎(Alfred Radok)生长于战 争年代,他深受战争之苦,家庭因战争而破散,他自己也蹲过集中营。在二战结束之后拍 摄了这部反映纳粹对犹太人大屠杀的巨作,故事分三条线索,主线是布拉格一所医院里一 对医生夫妇因为反犹太政策而祸从天降,被送往集中营的故事。剧情片与纪录片相结合, 给观众最真切最贴近的战争体验。

    遥远的旅程

  • 已完结
    2025 选秀 美国

    我是伊拉里名媛新生活

    这部系列纪录片聚焦电视主持人伊拉里·布拉西,展现了她如何定义离婚后的生活以及如何在个人成长、职业机遇和新的爱情之间寻找平衡。

    我是伊拉里名媛新生活

  • HD
    2021 其他 其他

    以火书写

    这是一部关于印度女性新闻从业者的纪录片。在这个男性主导的领域,诞生了印度唯一一份由达利特女性经营的报纸。首席记者梅拉和报社的其他女性同事一起,以智能手机为武器,在性别不公的前线与传统思想进行抗争,向世人证明女性能冲破家庭的束缚,通过工作展现出女性独有的力量。

    以火书写

  • HD
    2011 剧情 美国

    真实电影

    《真实电影》取材于1973年播出的纪录片剧集《一个美国家庭》(An American Family),这部剧集讲述了圣芭芭拉的一个普通家庭——劳德一家的故事。正在闹离婚的帕特-劳德与比尔-劳德夫妇是一对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代表,他们共同抚养了四个孩子,其中大儿子兰斯公开宣布自己是同性恋。该片不仅着力反映整个社会对家庭内部矛盾的影响,在当时也鲜有电视作品表现同性恋话题。而《真实电影》则走进了这部剧集的幕后,讲述了电影人克雷格-吉尔伯特如何打造出这部意义深刻的电视纪录片作品。

    真实电影

  • HD
    2005 其他 大陆

    外面

    外面充满着许多看似寻常但超出我们想像的东西。  这些每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东西是些什么呢?当这一切在我们眼前出现时我们会停下来看看吗?看完之后会想些什么吗?透过镜头重新再看一遍会怎样呢?会再想一想吗?  外面的一切,总在不断地开始和结束,所有这些并不会因你我的注视而改变,我们的注视除了能够触动一下我们的内心外,剩下的也只能是再将它记住而已。  本片素材拍摄于2001到2005年,片段长短不一,长则数分钟,短则数秒钟,都是发生在街头和窗外的凡事。透过这些日常的琐碎,或许可以看到些许生活的真实——平凡、平常、无奈、无聊、偶然、自然、情绪、情意、乐观、乐趣、生活、生命等等。  这是一部独特的纪录作品,而它的意义则是需要观众的一再沉思。当你对一个日常事件视而不见的时候,你可以将它拍摄下来看上一百遍,也许你会获得了完全不一样的观念。《外面》的勇敢尝试给许多独立纪录片创作人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启发。同时,作者的对当前社会如此丰富的纪录也是惊人的。影片从细微处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和他人饱满的感情。  ★第47届意大利波波里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竞赛单元  ★第11届里昂亚洲文化电影节/最佳影片新闻奖/新亚洲电影单元公众奖

    外面

  • HD
    2022 其他 美国

    “白”热A&F的起与落

    当年的潮人必备品!这部纪录片探索A&F在90年代后期及21世纪初所掀起的流行风潮,讲述该品牌如何凭借排他性而发展壮大

    “白”热A&F的起与落

  • HD
    2010 其他 美国

    北京出租车

    北京出租官方网站:  《北京出租车》是导演王淼的第一部长片纪录电影。王淼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本科经济学位,后定居纽约,曾从事摄影、设计等工作,出于对电影的热爱,她考取了美国Parsons艺术学院电影及设计研究生学位,2007年,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纪录短片《Yellow Ox Mountain》,这部纪录片在全世界20多个电影节上播放过,并曾在Dallas的亚洲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短篇纪录片奖。王淼还曾为《国家地理杂志》频道剪辑节目,为建筑设计师Steven Holl做过两个纪录片。她还在Maysles中当助手。(MAYSLES因为聚集了大批的有名纪录片导演而出名,被称为“纪录片导演的传奇殿堂”)  影片讲述三个出租车司机在奥运会前的北京两年间的点滴生活片段,以他们的视角去反映出北京为了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些方方面面的变化。在奥运会期间,出租车司机是北京的窗口,他们离中国的心脏最近,他们一天14个小时都在听广播和谈话节目,这些出租车司机可以谈天说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通过出租车司机这一个社会小层面,真实反映了北京很多独特而与众不同的气息;从某种角度来讲,出租车司机们是一个城市最好的见证。  《北京出租车》曾入选去年的圣丹斯电影节,并获邀在今年3月份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举办的SXSW艺术节进行展映。  转载自“时光网”

    北京出租车

  • 第2集完结
    2025 其他 美国

    杰瑞斯普林格 脱口秀劲爆内幕揭秘

    这部令人瞠目结舌的纪录片深入美国最具争议的脱口秀节目的幕后,揭露其镜头内外的最大丑闻。

    杰瑞斯普林格 脱口秀劲爆内幕揭秘

  • HD
    2010 其他 大陆

    自梳2010

    自梳  拍摄地点:广东佛山  作者:骆仪  录音:赖格贤  参展纪录  2010英国Exposures电影节 最佳纪录片提名  2010波兰Aspekty视觉人类学电影节  2010约旦短片节  2010印度马杜莱国际纪录片与短片节  2011印度国际女性电影节  2011土耳其国际Filmmor女性电影节  2011爱沙尼亚Worldfilm塔图视觉文化电影节  2011英国RTS皇家电视学会学生电视大奖  2011云之南纪录影像展  这是一个关于抉择的故事。清末民初,在二十几岁时,面临顺从父母之命还是立誓终身不嫁的选择,广东地区的不少女性都选择了后者。已立誓的姊妹帮她们挽起发髻,她们成为了“自梳女”。自梳女不做家庭妇女伺候丈夫和孩子,而是在工厂劳作半生,在养老院度过晚年,一生独立。如今,仍健在的自梳女大多年届九十。回首一生,她们的讲述里有骄傲、有孤独,但无悔:“那会儿时兴自梳!”  作者阐述  自梳女现象曾广泛存在于清末民初的广东地区,是经济发达、民风开放与传统观念多种因素杂糅的结果,在解放后消失。如今仍健在的自梳女已寥寥可数。作为在广东长大的女性,我从小听说“自梳女”的故事,一方面是要抓住最后的机会把这种独特的现象和她们的人生故事记录下来;另一方面,有感于当今社会仍然以婚姻状况给女性贴标签(如“剩女”),想要讲一个古老的故事引起一些思考。大部分“自梳女”识字有限,并不知道什么是女性主义,但她们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非常强。而她们对誓言的坚守,到底是独立还是传统?是固执还是看透?这种选择是对是错?在生命接近终点时如何看待年轻时做出的选择?我在片子里问了许多问题,她们的回答要比我想象的简单得多,拍完后我却感到这些问题更难回答了。  骆仪:  八零后,曾于广东某报担任记者编辑数年,2009年赴英国伦敦学习纪录片制作,现居北京。  作品年表  自梳(2010)

    自梳2010

  • HD
    2007 剧情 其他

    麦当娜

    “柏林学派"德国新锐女导演玛丽亚·施佩特2007年的作品。  今年 ,她的纪录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班组》荣获了2021年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奖银熊奖,获得了影迷的大面积关注,这部独树一帜的影片不仅是主竞赛单元唯一的一部纪录片,也是长度最长的一部,时长217分钟,是从200多小时的庞大素材中剪辑出来的。  她的影片不乏对德国新移民的关注,而早在2007年的这部影片《麦当娜》中,其实就已经在关注这个话题,当然,《麦当娜》并不是纪录片,但同样很写实,描述了一个叫丽塔的德国女子,她从不承认自己的母亲。丽塔生育了六个孩子,并迫使母亲担任孙子孙女的母亲,糟了,怎么这么像前几天那个韩国的离奇故事?当然,这是文艺片,没那么多离奇情节。  这部影片完全站在女性的视角来探讨德国社会话题。故事的开始,作为年轻的德国母亲,丽塔带着一个小婴儿独自去美国寻找生父,但生父早已有了自己的家人,并不想这个陌生人闯入,于是丽塔的美梦破碎。  当故事转移到德国后,气氛变得更加阴沉,丽塔和母亲的矛盾冲突不断加大。丽塔的好几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父亲,她把这些孩子丢在母亲的家里,以便她可以和朋友出去。电影对人性心理的刻画太准了,似乎更想表明丽塔与她周围的世界脱节,而不是探究其背后的可能原因。这时,一位美国黑人士兵走入她的生活,并且容纳了丽塔和她的孩子们。  在影片视觉呈现上,导演有意识地选择了单调和灰色,半纪录片式的方式,随着故事的进展,巧妙地为丽塔的新公寓装满了更多的家具和更多的装饰,更多的色彩体现。总体而言,这个女导演值得我们多加关注。  柏林学派(德语:Berliner Schule)(法国《新观察家》杂志则用了“新新浪潮”(nouvelle nouvelle vague)这个词形容这些与众不同的德国青年导演作品)是指于19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萌发的一个新的电影运动,被用来统称一系列在国外(尤其是法国)受到影评推崇的德国电影。柏林学派并没有明确的电影风格或规范,但是许多电影作品处理了人际与社会关系,并以含蓄的人物、情绪或场景的手法来记录当代德国社会的变迁。--乱耳飞舞字幕组

    麦当娜

  • HD
    1968 喜剧 美国

    人为何要创造?

    索尔-巴斯(1920 - 1996)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平面设计大师之一,他曾为许多经典影片设计过海报和片头并且同样是一位极有天赋的导演。这部《人为何要创造?》是他的个人电影代表作,被认为是美国百年影史上最具创造力的一部短片。它用影像讲述了人类最初要创造发明的目的、条件、实现的过程和逐渐演变的结果等等。从主题上说它是一部教育片(Educational Film),但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却非常前卫,影片共分八节并难以置信地混合了纪录片、动画和实验电影的各种制作技巧。它获得了1969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2002年入选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登记收藏。

    人为何要创造?

  • 已完结

    午夜亚洲美食·舞蹈·梦想

    夜晚展示了亚洲大都市最有趣的一面,这部系列纪录片记录了夜幕中的美食、美酒、音乐以及光彩照人的夜猫子

    午夜亚洲美食·舞蹈·梦想

  • 已完结
    2025 其他 大陆

    老广的味道第十季

    《老广的味道》第九季继续坚持上山下海,呈现地道广味。通过现场纪录广东农民、渔民的耕作及捕捞,贴地气,传播劳动者的正能量。用独特的纪录片视听语言,突显华侨、广府、客家、潮汕等岭南地方特色,展现岭南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弘扬广东人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精神。

    老广的味道第十季

  • HD
    2019 其他 美国

    不可侵犯

    Hulu拿下聚焦哈维·韦恩斯坦的纪录片[不可侵犯](Untouchable,暂译)美国流媒体播放权。本片在圣丹斯电影节的全球首映后,被以七位数的价格售出。影片由Ursula Macfarlane执导,讲述几十年来韦恩斯坦的兴衰内幕。即使有可能被丑闻吞噬,他仍保护并拥有自己的权力。他的前同事和指控者详细描述了他被控的事件,希望一切得到公正对待,并激发一场变革。

    不可侵犯

  • HD

    大企业

    本部纪录片以深入浅出的手法,从现代企业的本质、演变、冲击和可能的未来四个方面,批判地揭示了现代企业所隐含的内在运作、发展的历史、其所带来极具争议性的冲击及未来的可能发展。影片开篇便采用了“世卫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的诊断标准,对那些财团法人或大企业进行人格检查,试图揭开跨国大企业的真面目。本片耗时六年完成,采访了来自不同业界的40位人士,这些业界精英现身说法,道出了企业机构以牟取利润为终极使命的惊人秘密。我们的确患病了,唯利是图、人情冷漠、反社会人格等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依靠我们的勇气、智慧和决心去阻止它。  由马克·阿克巴与詹尼弗·阿尔伯特联合执导的发人深省的纪录片《大企业》,根据乔尔·巴肯的《企业的性格与命运》改编拍摄而成。本片荣获2004年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电影单元-纪录片大奖在内的26项国际大奖以及10项观众票选最佳影片。

    大企业

  • 已完结
    2015 选秀 内地

    跟着贝尔去冒险

    尚未开拍就备受关注的大型自然探索类纪实真人秀《跟着贝尔去冒险》已确定于第四季度在东方卫视周五黄金档播出。享誉世界的野外求生第一人贝尔·格里尔斯将携手“最强大脑”蒋昌建以及八位各界明星展开中国首秀,在由其本人录制的视频中,他对来到中国显得激动不已,他说:“我向中国观众保证,这是有史以来最具野心和激情、令人叹为观止的节目”。  贵州都市报记者从荔波县委宣传部获悉,备受关注的大型自然探索类纪实真人秀《跟着贝尔去冒险》摄制组将于8月23日进驻荔波大、小七孔景区和茂兰景区进行拍摄,经过前期拍摄准备后,9月6日正式开拍。享誉世界的野外求生第一人贝尔·格里尔斯将携手“最强大脑”蒋昌建等8位各界明星齐聚荔波,开始一场探险之旅。  贝尔·格里尔斯曾服役于英国特种部队,热衷于把自己扔进游客容易误入的无人区,只佩戴水瓶、火石和刀子以身犯险,向人们真实演示如何在荒野中生存。于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只要能吃的东西都能成为他赖以生存的能量源泉,贝尔因此被誉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  而真实记录他求生点滴的纪录片《荒野求生》也成为史上最受关注系列纪录片之一。观众们追随着贝尔探索的脚步,从最初对贝尔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好奇逐渐变成对人向自然的探索、发现和征服的哲思。因此,贝尔·格里尔斯也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美国探索频道主持人。  荔波县位于贵州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森林覆盖率65.3%,境内拥有48595公顷集中连片的原生性喀斯特森林,是目前地球上残存的分布集中、原生性强、相对稳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因此,正好符合节目的拍摄要求。

    跟着贝尔去冒险

  • 第6集

    艾塔娜 蜕变星途

    在这部纪录片剧集中,艾塔娜坦露并回顾自己从普通青少年成长为炙手可热的国际流行歌手所经历的私密时刻。

    艾塔娜 蜕变星途

  • HD
    1994 传记 美国

    克鲁伯

    罗伯特·克鲁伯是一位著名的另类漫画大师,他创造出的《怪猫菲力兹》更是首部限制级动画片。影片回顾了漫画大师的一生,采访了他的母亲、两个兄弟、妻子以及前女友等人,并挑选了他大量画作中的经典部分欣赏,一副副针砭时弊的的作品不断出自他的笔尖。  史上最佳20部纪录片之一。片子制作人是大卫林奇。  本片获 :1995年 国际纪录片协会最佳纪录片大奖  1995年 圣丹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摄影奖  1995年 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纪录片奖  1995年 全美影评人协会最佳纪录片奖  1995年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影评人协会最佳纪录片奖  1996年 美国导演协会最佳纪录片奖

    克鲁伯

  • HD
    2015 其他 美国

    冥王星之年-新视野号纪录片

    在地球上研究冥王星及其临近天体,是天文学最艰巨的挑战之一。自1930年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到2001年NASA批准新视野计划,再到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飞掠冥王星,期间耗时良久。新视野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项探测计划,主要目的是对冥王星、冥卫一等柯伊伯带天体进行考察。新地平线号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快速的人造飞行物体,它飞越月亮绕地球轨道不用九个小时,到达木星引力区只须13个月时间,新地平线号现在它每小时前进大约3.1万英里(4.99万公里),距离地球大约是15.27亿英里(24.57亿公里)。经过9年半共计50亿公里的飞行之后,飞掠冥王星。  今年是冥王星之年。

    冥王星之年-新视野号纪录片

  • 正片
    2024 其他 美国

    黑箱日记

    《黑箱日记》是一部由伊藤诗织执导的纪录片,记录了记者伊藤诗织勇敢地调查自己遭遇的性侵案,并起诉身份显赫的侵犯者。她的行动揭露了日本陈旧的司法与社会体制,成为一个里程碑。  该片入围2024年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纪录片单元。

    黑箱日记

  • HD
    2017 其他 美国

    社团

    《社团》(STEP) 导演:阿曼达·利比茨(Amanda Lipitz) 入围2017年圣丹斯电影节纪录片单元

    社团

  • HD
    2019 其他 大陆

    港珠澳大桥2019

    本片以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后一节沉管E30号沉放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表现了中国桥梁建设者们自力更生、“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展示了大桥项目涉及水文、地质、白海豚、防台风和满足通航、海事、航空限高等复杂的建设难题,并将大桥主体工程桥、岛、隧三大部分的设计理念和世界领先的关键技术,如万花筒般呈现出来。  影片利用多样的拍摄手段,巧妙的剪辑手法,讲述了港珠澳大桥建造期间生动的故事。在刻画了一个个鲜活人物的同时,影片借助文献的力量,搜集了大量珍贵的纪录片视频资料,通过对中国桥梁史的分析,使影片内容更具科学性,影片精神更具传承。

    港珠澳大桥2019

  • HD
    1968 其他 其他

    路易·卢米埃尔

    Eric Rohmer导演关于Louis Lumière的纪录片。访谈了法国导演Jean Renoir与电影手册创始人Henri Langlois。其中有很多珍贵的早期影像。

    路易·卢米埃尔

  • HD
    1967 剧情 美国

    提提卡失序记事

    弗雷德里克·怀斯曼生于1930年,在耶鲁大学获得法律学位,然后在巴黎做开业律师,以后又回到美国的大学教授法律。1967年放弃律师行当、开始拍摄了第一部纪录片《提提卡蠢事》(Titicul Follies)后,至今三十三年来,拍摄制作有三十余部纪录片,被尊称为美国60年代"直接电影”运动的主要人物。怀斯曼的作品总体风格是以美国的各种机构为题,沿着"用镜头解剖各种机构与人的方式并展示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综观”的纪录方式、"一条道走下去”。 怀斯曼从出生到现在,一直住在美国波士顿。

    提提卡失序记事

  • HD
    2003 其他 其他

    乔治亚短路

    2003 弗罗里达州影展--最佳纪录片评审团大奖  2003 加拿大国际纪录片展最热门票选--国际组最佳剧情纪录片  2003 华盛顿州汤森港(Port Townsend)影展--最佳纪录片  2003 德国柏林Ecomove影展--大奖  2004 第五十三届柏林国际电影节CICAE特别提名奖  2004 独立精神奖最佳纪录片入围  美国/格鲁吉亚2003年保罗.戴佛伦(Paul Devlin)编导的纪录片,这是一部充斥了腐败、暗杀和街头暴力得奖佳作!!

    乔治亚短路

  • 正片
    2025 其他 美国

    危城风暴:美国超级龙卷风灾难实录

    2011年5月,一场巨大的龙卷风席卷密苏里州乔普林。通过令人心跳加速的第一手录像资料,这部纪录片带我们走进致命的龙卷风。

    危城风暴:美国超级龙卷风灾难实录

  • HD
    2010 其他 美国

    公众演讲

    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弗兰·勒波维茨(Fran Lebowitz)的生平经历与思想。弗兰是著名美国作家,以发表辛辣讽刺的社会评论而闻名,早在2007年9月,她就出现在《名利场》杂志的国际最佳着装名人榜中。

    公众演讲